随着夏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闷热;烦人的蚊子,蟑螂大军又再一次气势如虹;人们洗澡、游泳次数明显增加;
困扰耳鼻喉医生良久的疑问又一次爆发:为什么蟑螂,蚊子喜欢半夜进耳朵?
据果壳网的报道,蟑螂喜欢挥发性脂肪酸的味道,除了面包、啤酒、奶酪等发酵食品会释放出这种化学物质,人的耳屎也会释放出挥发性脂肪酸的气味。
人的外耳道狭小、温暖又潮湿,还散发着诱人的脂肪酸香味,到了夜间,人体还常常维持一个姿势不动。
这时的外耳道,就好像冬夜里街角的大排档,让人忍不住想进去点份宵夜。
于是,蟑螂就进来了。
蟑螂进入外耳道后,很多人会非常惊恐的用手抠、用挖耳勺挖,并想用夹子把它夹出来。其实,这些方法往往会把它们向外耳道的更深处里赶。
我们的外耳道是一个死胡同,最深部是鼓膜,鼓膜阻隔了外耳道与中耳腔。
正常鼓膜
但是如果把虫子们逼急了,它们一个劲的往里钻,不仅会抓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外耳道的炎症,还有可能会捅破鼓膜,进一步引起中耳炎。
穿孔的鼓膜
那么常见的外耳道异物有哪些?又该如何治疗呢?
相比较其他器官,耳朵是非常精巧脆弱的器官,一旦不注意保健和护理,也很容易导致疾病出现[1]。外耳道异物(externalauditorycanalforeignbody)是最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多见于儿童。病因多为儿童好奇或玩耍时将异物塞入耳内,或者成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昆虫侵入等。由于耳内镜技术常规应用于耳科治疗及术后换药,医源性外耳道异物已大为减少。
临床表现
小而无刺激性、未触及鼓膜的非生物性异物多不引起症状。较大异物阻塞外耳道或累及鼓膜可引起耳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眩晕,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肿或鼓膜穿孔。
此外,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在外耳道内爬行活动可引起患者恐慌。少数动物性异物即使在取出后仍可引起严重的颞骨内外并发症,推测可能与局部过敏反应或虫刺毒性有关,植物性异物可释放出油性物刺激耳道皮肤引起炎性反应,或因温度及湿度较高而发芽。
耳内镜下的治疗诊断
传统头灯直视下取异物常会经历多次尝试,导致外耳道损伤、异物移向深处及疼痛而患者拒绝再配合等,增加取出难度。耳内镜下诊治外耳道异物较传统方式优势明显,不但可以清晰地辨别异物的种类、形状,而且可以观察到异物与外耳道及鼓膜的毗邻关系,评估外耳道及鼓膜的损伤程度,实时观察异物的移动并调整器械使用方式,多能一次性取出异物。
诊疗方法:
首先,患者取端坐,头侧位,诊疗医师通过电耳镜、额镜或者耳内镜观察外耳道异物,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异物取出。具体诊疗方法为:
(1)外耳道冲洗法:通过温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外耳道进行冲洗,但是,存在以下情况者必须避免冲洗外耳道,即:异物损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的患者,合并有中耳炎同时鼓膜出现穿孔情况的患者,外耳道植物性异物易出现遇水膨胀的患者,多角尖锐异物、生石灰等极易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患者。
(2)直接夹取法:也就是通过异物钩或者耵聍钩等勾取异物,或者直接采用膝状镊子对患者外耳道中的异物进行夹取。然而,对于无法配合诊疗的小儿患者或者异物表面过于光滑的情况,切勿采用此种方法,避免将异物推向患者外耳道深部。
(3)负压吸引法:对于这种方法,一般都会选用医院耳鼻喉科综合治疗所使用的吸引器,依照患者外耳道中异物的形状与大小对吸引器管的合适口径进行正确选择。
(4)黏合剂粘取法:如果患者外耳道中的异物为玻璃弹子、塑料珠子等具有光滑表面的嵌顿性异物,常规诊疗措施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采取以下诊疗步骤:裁剪1根引流皮片,宽度在0.5cm左右,将502胶水滴在皮片一端,确保胶水与异物有大约1min的充分接触,再缓慢牵拉皮片以拽出异物。如果快速取出,很容易导致患者外耳道出现负压的情况,进而造成鼓膜外伤。具体操作过程中,避免患者外耳道与强力胶相接触,防止损伤患者外耳道。为避免黏合剂导致患者发生外耳道炎,通常会采用乙醇将环氧树脂类除去的黏合剂,或苯将橡胶类除去的黏合剂。
(5)静电吸附法:如果患者外耳道为碎纸屑、毛发等异物,一般诊疗方法通常很难将异物夹取出来,而且极易对患者鼓膜与外耳道造成损伤。因此,需要采取静电吸附法,具体操作步骤为:用1根细长塑料棒,在毛衣或者头发上对塑料棒进行来回摩擦,再使塑料棒慢慢靠近异物,这样纸屑等异物就极易被塑料棒吸附[2-4]。
总之,只有通过合理、正确的诊疗措施,才能在不造成鼓膜与外耳道损伤的前提下将外耳道中异物顺利取出,且无需高档诊疗设备,是取出外耳道异物比较好的诊疗方法。